《方根膠片》評測:文化氣息濃厚的推理游戲
《方根膠片》是《方根書簡》的續(xù)作。續(xù)作采用了前作的故事背景和推理的玩法,其他的方面則沒有相關性了。兩者就像是=兩本日系推理小說,除了日系和推理之外,在劇情上并沒有相連之處。在游戲中,玩家需要去閱讀理解游戲劇情小說,然后進行自己的推理,通過各種選擇,推進劇情發(fā)展。
《方根膠片》評測:文化氣息濃厚的推理游戲
優(yōu)點:
+人設精美且二次元濾鏡效果出眾的畫面
+雙主角分別作為導演和演員的職業(yè)特點,讓故事變得更吸引人
+對話和對人物狀態(tài)的描寫令角色生動鮮活
缺點:
-立繪數(shù)量少導致部分劇情會容易出戲
-系統(tǒng)玩法固化,導致玩家在推理過程中的實際參與度有限
-有時會因為相關提示不夠明確影響到劇情流暢性
偵探型導演逐夢演藝圈圈圈圈圈——身份引發(fā)的題材獨特性
偵探型導演與銷售型大堂經(jīng)理、人生導師型客服以及奸商型自由撰稿人一起,并成為江湖四大職業(yè)散人。《方根膠片》的男主角八云凜太朗作為偵探型導演代表人物,當他執(zhí)起導筒時,僅是一位小小小有名氣的青年導演,其工作室戲班子的草臺程度,與去年大熱的日本電影《攝影機不能?!防锩?,那位發(fā)動全家人參與才勉強湊夠卡司的中年導演不相上下;而當他如江戶川柯南般化身為陽間死神后,眼前突發(fā)的各種兇案現(xiàn)場,就變成了他展現(xiàn)調查推理能力的舞臺。
影片《攝影機不能?!?/p>
按照當初出版行業(yè)編輯出版推理小說時所形成的一種劃分方式,推理類作品基本上可以分為本格派和變格派兩類。前者注重傳統(tǒng)推理小說圍繞邏輯思維所展開的布局,懸疑和揭秘,常見例子從《福爾摩斯探案集》到《名偵探柯南》,讓一代又一代讀者和觀眾們恍然大悟之余,增加了各種奇怪的知識;后者則是在前者基礎上,強化了人物(通常是犯案者)行為動機、社會背景、時代變遷、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的描寫,因此也被稱作社會派,像是宮部美雪,暢銷君東野圭吾,加爾布雷斯(本名J·K·羅琳)等作者的代表作,都在疑難懸案之外,對于犯罪動機及角色日常及內心活動做出了深入描寫?!斗礁z片》選擇導演這樣一種有較大想象空間的職業(yè),安排八云凜太朗平日以制作販賣偽科學神秘影像維持生活,在機緣巧合之下受電視臺之邀接拍懸疑推理劇集,并由此展開故事,針對該角色職業(yè)特點的劇作設計貫穿整個流程,類似變格派作品對于人設方面的倚重。
在事務所里一度坐困愁城,不知去哪里恰上五斗米下鍋的八云導演
圍繞導演這一職業(yè)身份,玩家一方面得以接觸到演藝圈里形形色色人等,比如制片人,攝像師,美少女新人演員等;另一方面,劇中人長時間保持取景狀態(tài)的合理性解釋,對著名懸疑推理影片的致敬(比如游戲里就提到了改編自松本清張原作小說的影片《砂之器》),以及錄制好影像進行科學分析,也都有了劇情和玩法上足夠邏輯支撐。這種素人狀態(tài)下的偵探型導演雖然沒有《逆轉裁判》那么專業(yè)對口,但是卻給故事展開提供了發(fā)展空間,讓玩家在推理之余,還多了一份類似職業(yè)體驗的新奇感,等到各類經(jīng)典懸疑推理橋段如綜藝秀一般依次到來,玩家便能在導演職業(yè)和推理小能手間切換代入,前者負責記錄,后者負責思考。
這位就是八云導演為新劇選定的主演員,真不虧是專業(yè)人士的眼光
人物塑造較豐滿,邏輯推理略骨感
盡管已經(jīng)有了前面一部作品積累的開發(fā)經(jīng)驗,但《方根膠片》在玩法互動部分仍然較為孱弱,玩家游戲中所全程執(zhí)行的互動內容,就是在各個地點坐標、角色NPC對話和關鍵揭秘環(huán)節(jié)上做出選擇,相當于文字AVG游戲1.0時期一幕現(xiàn)代化高清倒影,讓人很多時候像是一個走進故事里的讀者,而非操作角色展開行動的玩家。
方根系列的一大文化標簽,就是對日本地方民俗活動的展示
當然了,即便是互動電子書,也有表現(xiàn)形式與文字雕琢工藝的高低之差,從文本內容上看,《方根膠片》設置了雙主角,兩人先天具有當遇到某關鍵信息時,就會在頭腦里置頂高亮保存留待揭秘之用的能力設定。
所謂的緊閉雙眼,發(fā)現(xiàn)事情并不簡單
游戲為主角設置了幾乎同等文本量的配角陣容,比如導演八云凜太朗身邊經(jīng)常與他相互拌嘴的助手曲愛音和新人美少女演員天方一葉,三人會圍繞勞資關系,生活態(tài)度,職業(yè)規(guī)劃進行一系列不限于案件本身的充分交流,尤其在一些對話之外會用簡單的文字交代出角色微妙的心理狀態(tài)和動作延續(xù),給了玩家不少腦補角色的想象空間。而女主角璃步方面,作為她經(jīng)紀人的真鍋祥子也享有同等待遇,使玩家在流程大部分都處于高活躍度NPC陪伴之下。只不過本作角色立繪缺乏變化,導致很多時候紙片人的固定表情與劇情內容嚴重脫鉤,天都快塌下來了還是同一張場景圖里的同一張撲克臉,就差把出戲兩個字打在公屏上了。
等到了非常關鍵的推理部分,游戲說給你聽的直接敘述方式還是明顯壓過了玩家的主動判斷。首先,《方根膠片》限于成本和技術,通篇堅持使用靜態(tài)畫面呈現(xiàn)各個場景、物品和人物互動,導致玩家很難將主觀思考呈現(xiàn)到實際游玩中,只能對著屏幕上已經(jīng)給定的畫框一路點下去,直到游戲里恍然大悟的角色與屏幕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玩家強行合體,觸發(fā)下一段劇情。
接下來,本作在某些涉及對關鍵取證的推理上,存在邏輯上解釋不通的硬傷,為避免劇透不做具體說明,感興趣的玩家可以自行探索或者移步相關玩家社區(qū)討論。最后,就是在戲劇沖突和調查鋪墊集中爆發(fā)的辯論環(huán)節(jié)里,《方根膠片》依然沒能拿出玩法上足夠吸引人的點子,無論提示明顯的選項,還是主角和兇手之間的言語攻防,與《彈丸論破1+2》或者《逆轉裁判》系列等游戲相比,存在游玩體驗上的明顯差距。很多時候系統(tǒng)限定玩家只會與嫌疑人辯論,就等于提前給出了誰是兇手的答案,像這種不能把懸念留到最后的推理,使其暫時還沒有資格成為一流作品。
有進步,但前途不明朗
從《方根書簡》到《方根膠片》,從書信到影視,從島根到島根,從箕星太郎到看不太出來是箕星太郎,角川游戲希望通過吸取經(jīng)驗以改良產(chǎn)品的方式,令《方根》系列能夠在一個相對小眾的類型里站穩(wěn)腳跟,進而形成品牌效應,對比前后兩部作品之間的異同,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楚看到《方根膠片》作為新作的進步,以及待突破之處。
《方根書簡》
《方根書簡》是一部帶有懷舊色彩的作品,淡雅的色調,繼承箕星太郎《愛相隨》同款角色素材包的人設,以及從游戲里始至終的鄉(xiāng)土氣息,都像是一首低配版《鹿港小鎮(zhèn)》,但多結局包含的神展開元素,卻讓游戲毫無理由便瞬間起飛,失去了前方高能與石樂志之間的那種必要分寸感。
《方根膠片》則做到了收放有度,收的地方在于雖然本作邏輯推理部分沒能達到豆瓣級別燒腦,但從故事節(jié)奏和格式上看,《方根膠片》將故事線切分成不同案件組成的明確章節(jié),章節(jié)內做到起承轉合、有始有終,讓玩家能短時間獲得階段性成就感,并且也不再出現(xiàn)神展開式的過度放飛(關于推理類游戲放飛自我的嚴重后果,小高和剛老師此前就已經(jīng)有過令人難忘的精彩演出了)。
本作中的兩位主要女性角色依然繼承了《愛相隨》中經(jīng)典的日本純愛系面相
放則體現(xiàn)在擴大了玩家的行動范圍和人際關系網(wǎng),將更多場景、角色和更具有都市氣息的潮流感引入到了作品設定當中,就好比同樣是兩本推理小說,《方根書簡》是封面素雅,不帶插畫的文庫本,而《方根膠片》則是經(jīng)過設計后配上了精美插花的精裝本,前者是文青帆布包里撩妹時負責用弗洛伊德過渡的固定單品,而后者才是西西弗書店更愿意放在門口推薦位的暢銷書。
畫面表現(xiàn)方面,當初《方根書簡》主要賣點之一是箕星太郎的人設,游戲也盡量還原了《愛相隨》的純愛畫風。而《方根膠片》盡管依然是箕星太郎負責人設繪制工作,但不知道是老師畫風突變,還是開發(fā)組美工進行了深度加工,總之就是人物固然變得更漂亮,但《愛相隨》內味兒卻也有所流失,就連作為背景板的地區(qū)古跡也鮮艷了許多,配上游戲界面的紅黑色調,多少給人一種在往《女神異聞錄5》靠攏的感覺,或許這也和《方根膠片》不再對應PSV平臺,因此要讓玩家在電腦或者電視屏幕上有鮮明觀感的客觀因素有關。我個人對于畫風向來是持因人而異的開放態(tài)度,有意購買本作的玩家們只需參考游戲截圖,再根據(jù)自身喜好做出判斷即可。
結語:旅游廣告與推理的夏天
對于小眾類型的堅持和優(yōu)秀的賣相,令《方根膠片》在題材,作品規(guī)模和系統(tǒng)玩法均存在不同程度限制情況下,依然獲得了一定的曝光度,希望下一步作品能夠把格局繼續(xù)擴大,探索系列更多可能的空間。


相關游戲資訊
玩家評論
猜你喜歡內容
熱門推薦
熱門軟件
專題推薦
發(fā)表評論